白酒“圈地”意不在酒
山東合效營銷策劃機構總經理 韓亮
據多家媒體綜合報道,貴州茅臺集團總經理袁仁國高調宣布,力爭到“十二五”末,茅臺酒產量達到4萬噸。茅臺集團將逐步搬遷茅臺酒廠周邊居民3800多戶,1.6萬余人,而五糧液也正在進行居民大搬遷,騰出土地來供五糧液發展。國內二線白酒企業中,酒鬼酒、金種子酒和古井貢酒等先后增發、募資資金,用途也基本都是擴大產能。山東酒企也紛紛加入了“擴產”的大軍。扳倒井斥資2.2億元擴建了糧食原酒的產能;古貝春先后建成了10萬千升白酒擴產項目和10萬噸工業酒精項目程。
近半年,中國已經有多個白酒業巨頭宣布將要征地或擴產,發動了中國白酒的新一輪“圈地運動”。雖然以上個別數字有待商榷,但圈地或擴產已成為事實。
中國白酒咨詢專家——合效策劃認為,中國白酒除茅臺、五糧液等高端白酒領軍品牌存在供需矛盾外,基本仍處于供略大于求的飽和階段。盡管中國白酒銷售額在連年增長,但由于白酒的品質在提高,零售價格提高,因此每年消費白酒的總量并沒有出現明顯增長。即便少數二線品牌或區域品牌存在產能不足問題,也是白酒產能結構不平衡造成的,完全可以通過重組、收購或兼并等手段實現擴產。那么為何還會出現中國白酒集體“圈地”擴產呢?中國十佳策劃機構——合效策劃,是中國白酒行業著名的咨詢機構,他們認為:
圈地目的花樣繁多
很多企業圈地醉翁之意在“地”不在酒。如果說茅臺和五糧液離不開當地的氣候和水土,是不可復制的稀缺資源;那么即便是普通土地在中國也是不可再生的稀有資源。中國從農村到城市無不掀起一場本世紀全球最大的“圈地運動”。隨著中國經濟發展,土地資源日趨緊張,從而也帶動了土地的高速升值。很多酒廠的土地增值甚至超過了企業的營業利潤。在這種全國瘋狂圈地的大背景下,中國白酒集體圈地,也就情有可原。
茅臺、五糧液地處山城,區域狹窄,越早擴地搬遷成本就越低。中國更多酒廠都具有幾十年左右的歷史,一般地利位置處于城區核心地帶,地塊的商業開發價值相當高。因此,很多酒廠都集體外遷到地價便宜的開發區,建立更大規模的現代化白酒工業園。而原來的老酒廠的風水寶地發展成為商業用地,企業在搬遷后無形中圈到更多土地,公司的利潤也出現神奇倍增,而這部分巨額利潤都來自圈地升值。
部分企業圈地目的在于增強股民或政府信心。對于上市公司或股份公司來說,圈地擴產是一種融資或者增強股民信心的最佳理由。擴大產能一方面表明企業發展勢頭非常好,另一方面也順利實現增資擴股,可謂兩全其美。白酒目前仍然是區域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,特別受到當地政府領導的關注,很多白酒企業圈地擴產也有向政府獻媚的因素。地方酒廠擴建后,政府在土地、稅收、銀行、補貼、榮譽等各方面給予政策回報。
制造產品旺銷的假象,提升品牌形象。在消費者眼里圈地擴產意味著產品供不應求,銷售特別火爆。因此,部分酒廠抓住了消費者這一心理,對外宣布擴產能力時存在故意夸大現象,造成旺銷的假象。很多企業在產品銷售一般時,打著產品旺銷的幌子,一方面在忽悠消費者,另一方面騙取股民和政府的信任。背后的真實意圖是獲得稀有土地資源,等待土地升值,獲取暴利。
擴產后將會出現冰火兩重天
合效策劃機構認為,中國白酒就像當年的啤酒行業一樣,正處于品牌整合期。品牌集中度將迅速提高,全國性一線品牌和二線品牌的檔次越拉越明顯。區域性強勢品牌,比如洋河、四特等,也有發展成為全國性品牌的趨勢。區域性品牌內部的分水嶺日漸明顯,差距將會越來越大。部分區域品牌面臨被淘汰或兼并的可能。合效策劃認為,在這種大的發展趨勢下,圈地擴產后將會出現冰火兩重天的現象。
以茅臺、五糧液為代表的“實擴”派,加強了企業的制造產能,滿足了市場更多需求,市場得到充足發展,將會出現三全齊美。土地實現增值,股民和政府滿意,消費者也會更加忠誠他們的品牌。
投機性的“虛擴”派,也會產生兩種可能。“虛”的成分不大的企業,通過品牌運營,在一定時間內迅速提升企業銷量,從而由虛變實,實現完美蝶變。如果虛擴產能大大超出了企業的掌控能力,虛擴的產能會成為企業的包袱,甩都甩不掉。當然口頭上擴大產能,實際沒有行動的企業,要不被識破騙局;要不繼續用更大的虛假來掩蓋自己的虛假。真的假不了,假的真不了,泡沫幻影早晚都有破的那一天。